同步集中课 | 一流课程的建设、申报和应用专题培训①
2月23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今年将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题,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走向深入。
一是打造质量标杆。今年将继续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工作,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引领带动高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高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质量新标杆。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大力推进高校建立和完善适应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有效支撑高校课程建设。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清理在线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积极营造新常态下教育教学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专业认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加快建立与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认证体系,颁布一流专业认证标准,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认证途径,引导高校加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专业认证制度。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不仅有经过两个教学周期检验的新认定课程,而且还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名单。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正在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一流课程的建设、申报与应用,对于促进高校课程建设的深化、加快推动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帮助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院系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全面了解一流课程的建设、申报与应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将在3月26日、27日举办一流课程的建设、申报与应用专题培训,敬请期待。